标签云


从“边缘”到“主流”:微短剧登陆电视大屏,开启精品化新征程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中心10月14日发布中国视听大数据微短剧大屏播出指数(以下简称“指数”),正式宣告微短剧完成了从“边缘内容”到主流娱乐方式的身份跨越。

致仰影视以精品化实践引领行业创新,让微短剧带上百年非遗
今年9月,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经突破7亿人次大关,伴随用户审美力持续升级,观剧需求从“看得爽”转向“看得好”加速转型。从野蛮生长向精品化转型是整个行业都在持续探索的课题。

微短剧制作“新势力”厂牌听花岛:匠心制作 引领微短剧精品化风潮
在微短剧领域,听花岛可谓“声名显赫”。从全网播放量超30亿、口碑破圈的《家里家外》,到播放量破10亿、红果首部热度破亿的《念念有词》、红果观看量破10亿的言情剧《读心老公有点甜》






杨洪涛:精品化是微短剧创作的必由之路
微短剧在野蛮生长阶段,主要依靠流量投放触达目标用户,实现高覆盖和高热度。早期微短剧行业用大量资金购买流量,导致投入创作的资金捉襟见肘,许多作品热度高却品质低。

微短剧迈向精品化:7亿用户的“快消文化”如何转型?
截至2025年6月,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接近7亿,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34.3亿元,这一规模已超越同年中国电影票房预期。


《中国微短剧精品化发展研究报告》:7亿用户撑起500亿市场,从野蛮生长到精品化转型
中国微短剧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展现了一个新兴产业从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精细的演进过程。相较于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用户结构的全年龄化趋势


《中国微短剧精品化发展研究报告》发布:7亿用户撑起500亿市场,精品化拐点已至
随着创作机制的优化和政策体系的完善,微短剧有望在文化产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展现其文化传播和社会价值。

7亿用户撑起500亿市场:微短剧精品化拐点已至
中国微短剧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展现了一个新兴产业从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精细的演进过程。相较于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用户结构的全年龄化趋势——50岁以上用户占比接近30%。

IP衍生品、微短剧、内容精品化能否激活长视频行业?
爱奇艺平台于9月25日对外公布了公司在业务拓展、技术更新、合作模式等方面的新变化。面临长视频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IP衍生品、微短剧以及内容精品化正在成为平台们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


短剧《逆天萌兽》破10亿播放,女频玄幻赛道如何实现精品化突破?
《逆天萌兽》的10亿播放,不是偶然,其背后是编剧对叙事节奏的精准把控,导演对情绪与画面的极致追求,承制方在有限预算下的创新突破,以及平台在内容策划、资金投入与宣发运营上的全方位支持。

微短剧精品化创新突围:从政策引领到行业共生
微短剧精品化不仅是广电总局政策的主导方向,也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政策与市场的双向合力,为微短剧精品化提供了“自上而下”的规范支撑与“自下而上”的内生动力。


陈秀敏:微短剧精品化创新突围:从政策引领到行业共生
微短剧精品化不仅是广电总局政策的主导方向,也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政策与市场的双向合力,为微短剧精品化提供了“自上而下”的规范支撑与“自下而上”的内生动力。


“破茧成蝶”:枫叶互动贾毅论短剧精品化的时间哲学
枫叶互动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贾毅在近期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或许提供了某种答案。在他看来,短剧产业仍处于“婴儿学步”阶段,ReelShort在国际市场上的初步成功只是起点,绝非终点。

解码百度短剧经营密码:AI+精品化的双轮驱动
短剧市场爆发式增长,内容消费需求持续多元化。依托百度APP7.24亿MAU海量流量池、AI技术与内容生态优势,百度APP已成为短剧市场强有力的头部玩家。

贾毅:短剧产业仍是“婴儿” 精品化需要时间和耐心
微短剧以“短平快”特性,精准击中当下用户碎片化娱乐需求,以极强的代入感让国内外观众纷纷“上头”。短剧出海浪潮澎湃,不仅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更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


顶级影视军团入场短剧行业,重构精品化竞争生态
短剧不再只是内容行业的补充业态,而成为驱动整个数字内容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谁能够在这个领域建立持续产出优质内容的能力,谁就将掌握下一代内容产业的制高点。

竖屏短剧《家里家外2》开机,精品化浪潮下的行业新探索
备受关注的竖屏短剧《家里家外2》在重庆正式开机。这部短剧拍摄周期长达30天,远超行业常见的7至10天,再一次将竖屏短剧的制作水平和品质提升到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