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云


长城文化题材短剧《我家住在长城下》优酷开播
由沈聪执导、史丽娟编剧,李洋玥领衔主演的短剧《我家住在长城下》正式登陆优酷视频,以十二集的紧凑篇幅,将山西山阴广武长城的千年底蕴与当代家庭的情感纠葛娓娓道来。



短剧狂潮:从“爆款神话”到下沉文化风暴
短剧的核心受众,并不是一线城市的精英,而是被传统文化产品忽略的中低线用户。行业中普遍称之为“下沉市场”人群 — 他们时间碎片化、经济有限,却有强烈的情绪需求。正如业内所指出:“短剧真正的消费主体在下沉市场”

从Sora2到ComfyUI,AI短剧打开全球文化输出快车道!
AI短剧不仅是娱乐载体,更是连接全球观众、传递文化价值的桥梁。唯有平衡技术理性与人文感性,AI短剧才能让全球用户感受到故事的温度与力量。

微短剧的时代担当——从《家里家外》到《梦笔不能停》的文化叙事
为进一步提高微短剧创作质量,促进优质网络文化内容传播,中宣部文艺局于2025年组织开展了“优秀微短剧创作扶持计划”。经过广泛征集、推荐申报、集中评审等多个环节,最终评出9部作品。



风靡全球的《黑神话》、“霸总”、“仙侠”...文化出海靠什么?
网文、网游和微短剧出海都呈现出不错的发展态势。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的数字文娱展区,文化出海的典范案例也在此展出,供参会者参观交流。


微短剧迈向精品化:7亿用户的“快消文化”如何转型?
截至2025年6月,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接近7亿,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34.3亿元,这一规模已超越同年中国电影票房预期。


短剧与文化传承的双向奔赴:西山文化的新探索
西山,拥有2000余年的建置史,是三国孙权避暑的故地,更是武昌鱼的原产地与辛亥首义的重要见证地。然而,如今的年轻人对西山的了解却多停留在“武昌鱼”这一名号之上




徐毅成:微短剧纠偏,是文化“预制菜”的必要改造
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化领域,微短剧还在小作坊、“苍蝇馆子”林立的阶段,如何让其尽快过渡到“明厨亮灶”、有制度规范的状态,是有关部门决心解决的问题,也是社会共同的期待。

短剧厂牌厮杀夜:解析隐风文化的“人设反差”方法论
他们是《般配关系》中的俞忌言和许姿,也是《告白申请,请通过(被谢医生拒绝加好友99次)》中的庭谢言和宋之意,还是《好想你知道》中的程澈和云想。而这一次……是《怎敌她动人》中的商又庭和唐眠。

微短剧《竹梦归乡》:文化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
《竹梦归乡》以“文化特派员”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富矿,通过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现乡村振兴成果,以文化赋能讲好新时代乡村发展故事,助力乡村文化传播与产业振兴。

从“土味”到出海,微短剧如何打破圈层成为文化新出口?
从“土味”到“出海”,微短剧已经迈出了打破圈层的关键一步。虽然在成为文化新出口的道路上还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坚持内容创新、完善制作体系、拓展盈利模式、强化文化传播意识


微短剧拓展中泰文化与产业合作新空间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元。随着创作与发行能力提升,越来越多影视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凭借时长短、形式灵活、制作快等优势,微短剧正成为推动中泰影视文化合作的新动力。


短剧如何成为深圳文化出海的新航标?这场深聊会有看点
在快节奏的当下,短剧以其简洁明快、剧情紧凑的独特魅力,成为令全世界网民上头的“电子榨菜”。深圳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试验区,目前正在以“科技﹢文化”双轮驱动推动短剧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广州廉洁文化微短剧刷屏,小荧屏讲出大清风
你看过揭露工程腐败的《路》、讲“守廉洁”的《酱心》,还有用粤剧说家风的《我那帅气的老祖宗》吗?……最近“廉洁+影视”的新玩法,彻底让廉洁文化“活”了起来!

咪咕加速“跟着微短剧去运动”赛道卡位,《“球神”归来》焕新表达苏超文化
苏超题材足球微短剧《“球神”归来》在盐城正式开机。该剧作为响应国家“跟着微短剧去运动”创作计划的精品短剧作品,将通过青春热血的叙事,展现苏超足球的独特魅力与体育精神的时代价值。


